巴蜀,“蜀”已经分析过了,再来说说“巴”——重庆。
重庆是此轮强调控之下的城市之一,由于重庆房价一向稳定,因此强度并不大。重庆还是房产税试行的两个城市之一,另外一个是上海。
2017年1月14日,收紧了重庆房产税政策,将个人住房房产税“征收对象”调整为“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、无企业、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首套及以上的普通住房”。主要是因为,今年年初大批的外地人组团去重庆购房,重庆为防患于未然,立即收紧了政策。
一、四个直辖市之一,西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
重庆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(另外三个:北京、上海、天津),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 、国际大都市,长江上游地区经济、金融、商贸物流、科技创新和航运中心,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,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,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。
战国时期秦国入侵之前,重庆一直都是巴国的首都,不过那时候重庆还不叫重庆,而是巴渝。“重庆”这个名字是宋光宗赵惇赐的。
赵惇曾受封为恭州王,恭州就是现在的重庆,后又被立为皇太子最后即皇帝位,就在即为的当年,他赐令升恭州为重庆府。寓意自己先封王后即帝位,乃是“双重喜庆”,重庆便由此得名。
重庆民国期间是国民政府的陪都,新中国成立之后,重庆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,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,1954年重庆直辖市被取消,并入四川省为四川辖市,直到1997年,第八届中国人大五次会议,重庆再一次被设立为直辖市。直辖市属于省级行政单位,是直属中央政府管理的省级行政单位,市委书记一般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。
重庆直辖市所辖范围有8.24平方公里,包括26个区、8个县、4个自治县,相当于5个北京、13个上海、11个广州、41个深圳面积一般大。2015年年末户籍总人口为3371.84万人。
这里有许多山脉和河流,如巫山、大巴山、武陵山,长江、嘉陵江、乌江、涪江、綦江、大宁河、阿蓬江、酉水河穿越重庆,其中长江横穿巫山三个背斜,形成著名的瞿塘峡、巫峡,这两峡与湖北西陵峡组成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。
重庆驰誉天下的,还有火锅,被称为火锅之都;还有夜雨,因此有“巴山夜雨”之说。当然这是题外话,我们之所以看好重庆楼市,主要是因为它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前景。
二、经济实力雄厚,城市综合实力排名第6
重庆和成都一样,同样是西南地区特大城市,是西部开放开发战略支撑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,是川渝城市圈的核心城市。
1964年,三线建设开始,重庆是其中的核心城市,自此开始重庆大力建设自己的工业,在1997年直辖之后,重庆抓住了这个历史性机遇,获得了中央大量的政策和资金支持,城市级别不断提升。
2016年年末数据显示,重庆市GDP总量为17599亿元,排名全国第六。
2016年GDP排名内地前十城市名单
制图:子非鱼;数据来源于各城市统计局
从上面数据还可以发现,过去6年的时间里,其GDP增速在排名前十的城市里是最快的,达到了惊人的122.4%,2016年的GDP相比于2010年增加了一倍多。这一增幅在所有热点城市中,仅次于合肥。
而合肥增速亮眼的主要原因昨天在分析成都的时候已有说明,在此再赘述一下。2011年7月11日,国务院批复撤销巢湖地级市改为县级市,巢湖一分为三,被合肥、芜湖和马鞍山分管,其中新设的县级巢湖市人民政府驻卧牛山街道,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,合肥市代管;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。
除了GDP,重庆资金总量表现亦不错。
全国资金实力城市排名前十榜单
制图:子非鱼;数据来源于各城市统计局
由于许多城市尚未公布2016年统计公报,所以就采用2016年上半年的数据来进行分析。
2000年,重庆的资金总量仅为1905亿元,2016年上半年达到了3.23万亿元,排名从16年前的第十位,跃升到现在与成都并列第六,15年半的时间里资金总量翻了约17倍。
这主要是因为最近一些年,国家大力支持重庆建设,给足了重庆政策支持和财力支持。从重庆历年的财政收支上就能够看出国家的财政拨款支持力度。
制图:子非鱼;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局
上面是最近五年重庆的财政收入与支出,从它们的差值能够看出,国家近年来给重庆的财政支持都在1000亿元以上,2015年甚至高达1600多亿元。
这些都是重庆楼市潜力之所在,但是除了经济亮点外,另外两个数据显得有些弱。
三、重庆房地产依赖度极高,人口竞争力弱
房地产依赖度的数值等于房地产投资额与GDP的比值。
各城市房地产供应和依赖度数据
制图:子非鱼;数据来源于各城市统计局
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直观看出,在商品房和住宅施工面积与竣工面积方面,重庆足以傲视群雄,其供应量超过了“上海+深圳+广州”。但实际生活人口,重庆只有3016万,大约是深圳或广州的1.5倍,北京或者上海的1.37到1.25倍。所以,重庆无论是房屋在建面积和竣工面积,都明显偏高。
也就是说,重庆的楼市供应量几乎可以满足居民的购房需求,这也是为什么重庆房价一直能够维持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。